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韩煜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笔墨丹青 境生象外

2016-03-18 14:06:29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王琪森
A-A+

  如果说风格是艺术家的一面旗帜。那么,追求就是艺术家的一种使命。然而,风格的建树与追求的抉择,是需要岁月的积淀与历练,艺术的感悟与践行。海上书画家韩煜先生就恪守着这样的信念与执着,长期致力于后现代海派书画的探索与创作,与之因缘际会,情志相随,不求闻达,得大自在。

  应当讲作为后现代海派书画,既是向传统的致敬,也是向传统的挑战。既是对前贤的师承,也是对前贤的告别。从清末民初开始,上海以其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气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书画家。从任伯年、吴昌硕、康有为、沈曾植、李瑞清、曾熙到张大千、吴湖帆、刘海粟、谢稚柳、沈尹默等,他们共同奠定了中西相通、古今兼容、雅俗并举、多元共存的海派书画新格局。然而,笔墨当随时代,艺术亦需与时俱进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,韩煜就开始了后现代海派书画的创作,并以此确立为自己变法的谱系和创新的取向,这是需要勇气与智慧、胆略与远见的。从而折射出一个当代艺术家可贵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。

  一、 振叶寻根 观澜索源

  韩煜的后现代海派书画是以书法为发轫、为引领的,其书法情结初始于青梅竹马的孩提时代。1945年出生于上海的他,祖籍浙江余姚。其父写得一手好字,青箱家学,渊源有自,但父亲过于早逝。7岁起,其母让其在两块铺地方砖上学书。从此临写颜真卿楷书成了他的功课。一次,他与小伙伴躲猫猫时,在自家的阁楼上,发现了一本赵孟頫写的《虎丘碑》,那秀美丰丽的字体令这个小小少年为之痴迷。于是,他朝夕临习,钟情赵字。稍长后,经常出入上海古籍书店,又被橱窗内布置的王羲之的拓本所深深吸引,他开始转益多师,先后取法王羲之、颜真卿等书坛巨擘,以其扎实正统的功底和传承有自的书风在上海书坛崭露头角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他师从著名学者、国学大师、书坛名家郭绍虞教授。郭教授是一代大家,高屋建瓴,在书法的教学中,侧重于对他进行文字源流的讲解和书法理念的启悟,可谓是振叶寻根,观澜索源。郭教授认为中国的文字及书法的演变,是一个由繁到简、由简到繁、再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,其中这个“简”就是“草”。因此,这个“草”在书法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。“草”推动着书法的整体发展。同时,郭教授提出了学书不能不学草书,“草书是线型结构”的理论。

  郭教授的一席话,对韩煜真是振聋发聩,如醍醐灌顶,使他的书法研习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,从而确立了“草书是线型结构”的笔墨认知,也为他日后的变法作了理论上的引导和创作上的铺垫。自此,他开始主攻历代草书名家的碑帖,从王羲之的《十七帖》、怀素的《自叙帖》、《大草千字文》到张旭的《肚痛帖》、《古诗四首》等,并旁参篆隶及魏碑,用古法的厚重、姿态变化的多端来丰富书法线条的表现效果及笔墨造型。此时的韩煜,已不单纯是位书法书写者,他更具有了书法思想者的认知与能力。

  二、 线条形态 笔墨解构

  从艺者所崇尚的是可贵者胆,所要者魂。正是在深入传统、探幽抉微的过程中,韩煜对海派书画的艺术生态和创作现状进行了思考。中国的书法史,其实是一部美学史及风格史。只有当自己的风格与前人拉开距离,与当代的书写者拉开距离,美才会产生,美是产生在距离之中。由此开始了他对后现代海派艺术的创新之旅。他依存于传统,寄兴于碑帖,打通于中西,将书法理念、笔墨形态、表现方式、线条构成乃至视觉展示、审美效应作了系统的变法与整体的突破,并以线条、结构、章法、意境为具体的切入点,从而达到以变求真、以韵通神的境界。

  线条,是中国书法的精髓,亦是笔墨的物化载体与精神折射。尤其是草书的线条,更是书法的高级表现形态。那“带燥方润,将浓遂枯”(孙过庭《书谱》)的挥毫运笔,那“达其性情,形其哀乐”(《同上》)的内蕴意趣,展示的是“觉来落笔不经意,神妙独到秋毫颠”(苏东坡语)。这也佐证了郭教授的“草书是线型结构”理论。因此,韩煜把篆隶的运笔融入到草书之中,“顿、挫、提、按”的运笔技法在草书的运用中是非常微妙的,他深感草书是“万笔藏于一笔之中”,因而消淡了技法中的“顿、挫、提、按”在草书中的表现。他对这一理论观的践行,从更深层的艺术哲学上看,是与清代石涛的“一画说”是相契合的。石涛在其《画语录》中指出:“太古无法,太朴不散,太朴一散,而法立矣。法于何立?立于一画。一画者,众有之本,万象之根。”这一画者,就是线条的载体说。因此,草书不仅仅在于外观上的一路狂笔、以夺眼球,而是更要表现出它的内涵、线条的质量,并以静制动、笔健神融、味之无极。他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,深有感受地认为“一画说”不仅适合于草书,且还适合于行楷书。凡是书法越向“线型结构”靠拢的作品越是高级。

  作为韩煜的后现代海派书法最突出、也是最出彩之处,就是结构的展示与变法。他打破了传统结构的和谐疏密与顾盼有姿,而是采用了现代的解构主义方法,将笔墨的组合与边旁部首的配合进行变形夸张或转换疏离,使之在审美空间进行重新的分隔与聚合,产生反差与冲突。不依常规而自作新腔,大疏大密、大开大合、大起大落,从而使结构形无定型、险绝奇逸,风姿绰约。他的书法运笔不像传统的书法运笔那样强调笔墨的完善到位,线条的娴熟精致,而是追求那种线条的变化莫测,意到笔不到,神似形不似,给人以一种稚拙感、率性感与意象感。但其运笔仍以中锋为主,侧锋、逆锋、回锋互为参之。笔致相当生动矫健而变化多端,线条相当生辣洒脱而恣肆奇崛,使之刚柔相济而自出化机,弥散出丰厚的古典意味与鲜明的现代意识。诚如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所言:“它是基于中国的特有艺术书法的空间表现力”。由此可见,韩煜是成功地运用了西方的现代理念,使书法结构呈现了变形解构之美,使之“有诸于中而形诸外,得于心而应手。”(《书法考》)

  章法营造的突破,是韩煜整体突破的重要关口。在中国艺术的大系统中,也许没有哪一种能像书法这样典型地代表着一种文化人格,体现着一种审美情致,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。因此,书法的笔墨线条形态与结构章法构成,最终所要诉求,或是要抵达的是意境的表现与展示。他作品中的章法打破了平整的书写结构,同时也打破了在中轴线上的左右摆动。他大胆地跳出传统章法的安排,远游出中轴线外,斜行完全跳开,进入另一行之中,魁据别行不肯退让,字距有疏有密,密不通风,疏可走马。这种章法是韩煜夏天观看一阵阵暴雨被大风吹散而受到的启迪,被他称为“阵风吹暴雨”式章法;有的作品字距拉得很大,行距也较大,但横向之间确不相通,被他称为“夏天繁星点点”式章法。诚如王僧虔在《笔意赞》中所说:“书之妙道,神采为上,形质次之”。这也正是当代西方审美观中所崇尚的“有意味的形式”(《艺术》克莱夫?贝尔)。在韩煜的后现代海派书法创作中,他所孜孜以求的正是强化意境的积淀与营造、彰显与辐射。

  书法贵在以笔写意,以墨示形,以气取势,以韵求趣。正如其作品中王勃的名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他运笔的枯湿浓淡、浑穆婉约,线条的刚劲灵秀、峻峭飘逸,结构的变形夸张、跌宕起伏,均构成了意境的深邃醇厚与多元丰裕。为此,他认为书法的笔墨效果有时不必太清晰,可以模糊些。太清一览无余,模糊则令人遐想奇思。唯其如此,观看韩煜书法,如入山阴道上,可读可品可思。时而佛意弥漫,禅境深幽;时而诗情盎然,意境酣畅;时而气势激扬,思逸神超;时而情致怫郁,艺绪悠远。

  三、 大象无形 非常之道

  在艺术认知或表现中,常常有一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出现。即最原始的,往往是最现代的。最简单的,恰恰是最极至的。书画的原初滥觞就是书画同源。韩煜的绘画创作,既是书法的延续,亦是笔墨的回归,更是终极意义上线条的皈依。而他所确立的后现代海派的理念,那么就决定了他的创作思想是当代前卫的,表现方式是中西融通的。

  应当确认:韩煜的后现代海派画是属于抽象画的范畴。他既没有具体形象的展示,也没有完整图物的表现,更没有主题意义的阐发,因而是“我自用我法”的物我相通,是“神遇而迹化”(石涛《画语录》)的天人合一。

  韩煜是把中国书法的线条形态、结构造型及意境营造作为表现方法来融进画面。由此迁想妙得、广采博取、变汇通达,打造了自己的绘画系统、图式构建、符号元素及语境内核。从而给人以奇谲瑰丽而图像缤纷,色彩璀璨而雍容饱满之感,具有墨彩效果的震撼力与审美内涵的冲击力。如他创作的《生命系列》、《自然系列》、《魅力系列》等以线条为造型,以色彩为渲染,以意象为语境,进入了一种“道,可道,非常道。”(《老子》)的艺术层面,可谓是“大象无形”而“境生象外”,令人遐思无限而获得诗意的享受。

  在线条、色彩、图式的组合构成时,韩煜充分强化了其形式感和符号化,从而使线条的恣肆、奇拙、概括,色彩的晕染、渗透、融化,图式的变形、模拟、象征等互为作用,相得益彰,由此来生动地拓展视觉空间,多极地演释审美想象,高迈地展示哲理意蕴。如他画的《神话系列》、《自然系列》、《山水系列》等,均是线条与色彩的构成,意象与心相的变通,图式与符号的凸显。那是在现代意识驱使下所展示的抽象魅力与视觉张力。也就是说韩煜以他的笔墨指向与创作展示,使后现代海派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艺术话语权和书画新系统。唯其如此,他的后现代海派书画在海内外艺术界获得了关注和好评。先后入选中国“兰亭奖展”、“国展”、“上海展”等,并从1982年起先后在上海、北京、四川成都、青岛、天津、台湾、香港及日本等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达30多次。

  从文化社会学意义上来看,艺术创作活动的形式与内涵,价值与影响,方法与观念是活跃在整个艺术史演变过程中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韩煜的后现代海派书画的创作,正是对整个海派艺术传承发展的贡献与变法更新的推动。

  2014年1月6日写于海上禅风堂灯下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韩煜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